VL颶風式戰鬥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VL颶風式戰鬥機芬蘭語VL Pyörremyrsky[1]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芬蘭國家飛機製造廠英語Valtion lentokonetehdas生產的戰鬥機,其設計者為托爾斯蒂·韋爾科拉英語Torsti Verkkola;它的結構部件儘可能多地由木材製成,因為二戰期間芬蘭的木材供應情況良好(這與許多其他材料不同)。芬蘭軍方希望VL颶風式戰鬥機的性能可以與Bf 109G型相匹敵。VL颶風式戰鬥機曾被錯誤地稱為「Puu-mersu」(意為木製梅塞施密特),但事實上VL颶風式戰鬥機只有發動機、螺旋槳和機炮與Bf 109戰鬥機相同。[2]VL颶風式戰鬥機實際上是由芬蘭自主設計的,其設計方案與Bf 109戰鬥機有很大不同。與Bf 109戰鬥機相比,VL颶風式戰鬥機的顯著優勢是起落架間距更寬,這使得後者的滑行、起飛和着陸更容易。雖然性能優秀,但VL颶風式戰鬥機進行首飛時戰爭已經結束了,最終它只生產了一架原型機。

VL颶風式戰鬥機
類型 原型戰鬥機
製造商 芬蘭國家飛機製造廠英語Valtion lentokonetehdas
設計者 托爾斯蒂·韋爾科拉英語Torsti Verkkola
首飛 1945年11月21日
退役日期 1947年
狀態 退役
主要用戶 芬蘭空軍
製造數量 1架

發展歷史[編輯]

位於坦佩雷的原型機PM-1,拍攝於1945年9月。

1942年11月26日,芬蘭空軍下令生產兩架VL颶風式戰鬥機原型機,並於1943年4月13日正式下達訂單。這兩架原型機必須在1944年5月準備就緒,其規格非常符合芬蘭當時所取得的戰果。後來,戰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至於除了颶風之外,芬蘭國家飛機製造廠還開始設計一種武器更輕、機翼更小的陣風(Puuska)「民間戰鬥機」。然而,VL陣風式戰鬥機芬蘭語VL Puuska仍處於設計階段,VL颶風式戰鬥機的原型機得以繼續生產。直到1944年9月蘇芬簽署莫斯科停戰協定結束繼續戰爭時,第一架原型機仍未完工,加之有必要優先考慮芬蘭國家飛機製造廠的其它項目,因此第二架原型機的建造被推遲,以至於最後被取消。VL颶風式戰鬥機有時會被稱為VMT颶風式戰鬥機,因為原型機生產期間芬蘭國家飛機製造廠和其它工廠一同被芬蘭國防部下令組建為國家金屬工廠(Valtion Metallitehtaat)。[3]

VL颶風式戰鬥機雖然沒有參與繼續戰爭,但芬蘭軍方想讓它進入試飛階段,顯然是出於好奇,想知道它有着怎樣的實際表現。原型機PM-1由試飛員埃斯科·哈爾梅(Esko Halme)於1945年11月21日在海爾邁萊芬蘭語Härmälä區進行首次試飛。[4]在第一次試飛進行25分鐘後,整流罩上的一部分掉了下來,這導致發動機產生的廢氣進入了座艙,因此試飛員哈爾梅不得不降落,飛機上的氧氣面罩救了他一命。[5]坦佩雷的試飛只進行了三次,第三次是1946年1月16日飛往庫奧雷韋西芬蘭語Kuorevesi的中轉航班,共飛行了31次,到1947年總飛行時間為27小時。先後八名飛行員駕駛了這架飛機:埃斯科·哈爾梅、勞里·海邁萊寧(Lauri Hämäläinen)、埃爾基·伊塔沃里(Erkki Itävuori)、奧斯莫·考皮寧(Osmo Kauppinen)、拉塞·海金阿羅(Lasse Heikinaro)、馬爾蒂·萊蒂寧(Martti Laitinen)、海基·凱索(Heikki Keso)和勞里·勞塔邁基(Lauri Lautamäki)。1947年7月22日,奧斯莫·考皮寧上尉從庫奧雷韋西機場(Kuorevesi Airport)起飛,進行了最後一次時長20分鐘的飛行。1953年4月1日,PM-1從芬蘭空軍中除籍,該原型機改為博物館展出機,並於1970–1972年在坦佩雷機場進行了翻新。PM-1目前在芬蘭空軍博物館中展出。[6]

就飛行特性而言,VL颶風式戰鬥機幾乎可以開始量產了,儘管需要調整機翼和方向舵並改善縱向穩定性。[7]木結構對實戰環境的適用性也受到質疑,因為膠合板接縫的耐用性和粘合劑質量差等問題導致木製VL風暴式戰鬥機芬蘭語VL Myrsky在實際使用中無法經受住芬蘭惡劣的氣候,進而出現了許多問題。戰爭的結束導致VL颶風式戰鬥機的試飛計劃被暫停,但瓦爾梅特維胡里教練用戰鬥機英語Valmet Vihuri沿用了它的機翼輪廓。[6]

VL颶風式戰鬥機的性能非常優秀,它比Bf 109G更靈活,爬升速度也比Bf 109更快,但最高時速不及Bf 109。Bf 109的主要問題——狹窄的起落架,在VL颶風式戰鬥機被向內關閉的起落架所取代,從而解決了場地適應性問題。

展出飛機[編輯]

原型機與準備由VL颶風式戰鬥機替換的Bf 109G。

原型機PM-1目前在位於蒂卡科斯基英語Tikkakoski芬蘭空軍博物館英語Finnish Air Force Museum中展出。

規格[編輯]

另一個視角下的VL颶風(在柱子後面的梅塞施密特Bf 109戰鬥機旁邊),前景是瓦爾梅特維胡里教練用戰鬥機英語Valmet Vihuri


參考資料:Air Enthusiast 1971[4]

基本信息

  • 機組:1
  • 長度:9.13米(29英尺11英寸)
  • 翼展:10.38米(34英尺1英寸)
  • 高度:3.89米(12英尺9英寸)
  • 機翼面積:19平方米(200平方英尺)
  • 翼型:翼根:NACA 0019英語NACA airfoil; 翼尖:NACA 23009英語NACA airfoil[8]
  • 空重:2,619公斤(5,774英磅)
  • 最大起飛重量:3,310公斤(7,297英磅)
  • 發動機:1台戴姆勒-奔馳DB 605ACV-12倒置液冷活塞發動機,1,100千瓦特(1,500匹馬力)
  • 螺旋槳:三槳葉定速螺旋槳

性能

  • 最大速度:620公里每小時(385英里每小時;335節)
  • 升限:11,250米(36,910英尺)
  • 爬升率:18.5米每秒(3,640英尺每分鐘)
  • 翼載:174公斤每平方米(36英磅每平方英尺)

武器

參見[編輯]

相關研發項目[編輯]

定位、配置和時代具有可比性的飛機[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腳註
  1. ^ 註:芬蘭設計的所有軍用飛機傳統上都以氣候現象命名;Pyörremyrsky意為熱帶氣旋颶風
  2. ^ Raunio(1991年),第140頁
  3. ^ Raunio, Jukka. Valtion lentokonetehtaan historia – Osa 2: Tampereella ja sodissa 1933–1944. Kuorevesi: Jukka Raunio. 2007. ISBN 978-951-96866-8-4. 
  4. ^ 4.0 4.1 Swanborough(1971年),第275頁
  5. ^ Raunio(2007年),第218頁
  6. ^ 6.0 6.1 Heinonen, Kakko,第25頁
  7. ^ Raunio(1991年),第150頁
  8. ^ Lednicer, David. The Incomplete Guide to Airfoil Usage. m-selig.ae.illinois.edu. [16 April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書目
  • Green, William. War Plan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Fighters, Volume One. London: Macdonald & Co.(Publishers) Ltd., 1960. ISBN 0-356-01445-2.
  • Uolamo, Seppo: Härmälä, Tampereen lentokenttä.
  • Karhunen, Joppe: Kotkia kuolisyöksyissä. Teos kuvaa Halmeen ensilennon PM-1:llä.
  • Hirvonen, Pauli: Mitä-Missä-Milloin (Nuorten Ilmailukirja), Otava, Keuruu, 1961 (s. 86–87)
  • Keskinen, Kalevi & Niska, Klaus. Suomen ilmavoimien historia 14 – Suomalaiset hävittäjät. Kangasala: AR-kustannus. 1990. ISBN 951-95821-0-X. 
  • Raunio, Jukka. Lentäjän näkökulma. Kuorevesi: Jukka Raunio. 1991. 
  • Raunio, Jukka. Valtion Lentokonetehtaan historia – Osa 2: Tampereella ja sodissa 1933–1944. Forssa: Jukka Raunio. 2007. ISBN 978-951-96866-7-7. 
  • Heinonen Timo, Kakko Tapio. Keski-Suomen Ilmailumuseo. Tikkakoski: Keski-Suomen Ilmailumuseo. Julkaisuvuosi ei merkitty. ISBN 952-90092-5-9. 

外部連結[編輯]